学术职务:
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数理人口学、社会保障、非传统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主讲课程:
多状态人口学、人口学前沿、社会保障政策仿真理论与方法及应用、非传统安全与全球治理、老年社会工作、人口学专业外语、中级精算学、多状态人口学、非传统安全政策仿真(Ⅰ)、风险统计模型、公共危机管理、社会政策仿真与案例研究
学术兼职: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农林经济管理系特聘教授
数理人口学家/区域规划专家/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与政策仿真专家
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浙江大学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主任
浙江省马寅初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一、二届专家顾问咨询委员会委员(2009-2012,2013-2018)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2014-2018)
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联合国人口司、包容社会司、国际劳工组织和社会保险协会等多个组织特聘专家
国际大学联盟(WUN)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际健康寿命与失能问题研究会董事会成员
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
1.Research on coord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protection systems in China(中国社会保障的协调与实施机制)(2020),联合国包容社会司(UN/DISD)国际项目。
2.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研究(2023),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3.我国未来人口减少的趋势研判及其对策建议(2023),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高端智库课题。
4.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供需现状与趋势测算(2023), 中国老龄协会项目。
5.人口减少问题的国际比较与政策研究(2022),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高端智库课题。
6.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问题研究(2021),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课题研究重大项目。
7.未来十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人口政策研究(2021),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高端智库课题。
8.村镇土地权籍信息自主采集与处理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2020),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担任子课题四“电子界址点信息时空表达及空间实体化技术研发”负责人)。
9.长期照护理论方法创新与政策试点评估研究——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2019),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后期重大项目。
10.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人口国际流动迁移模式特征暨多边人口安全策略研究(201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亚专资项目。
11.失能老年人数量和照护服务成本测算研究(2018),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项目。
12.中国妇女生育水平、生育结构与生育模式变化研究(2018),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项目。
13.健康老龄化——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及有效干预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参与应对老龄化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课题二)。
14.经济新常态下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研究(2015),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委托项目。
15.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研究项目之“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思路研究”子项目(2014),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委托项目。
16.《深化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顶层设计研究》(201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项目。
17.《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013),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18.《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2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9.《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基于2020年基本制度全覆盖的理论创新、制度安排和政策仿真》(2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浙江省基本侨情特征及其海外分布趋势研究报告(2023), 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委托课题。
21.浙江省人口均衡发展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22),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课题。
22.济南市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优化及潍坊市居民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仿真课题研究(2022),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委托课题。
23.转危为机: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的监测预警及公卫策略系统仿真(202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4.浙江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专项分析研究及出版项目研究(2021),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招标课题。
25.浙江省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人才驱动视角(2020),浙江省统计局第四次经济普查课题。
26.新冠肺炎疫情对浙江省旺盛期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变化的影响评估——基于2019年生育率调查的部分县(区、市)的跟踪比较(2020),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
27.从“未富先老”到“渐富快老”:中国人口老龄化多状态预测与养老政策仿真研究(2018-2070年)(2019),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重大资助项目。
28.一带一路’与两岸人口的融合发展——义乌投资模式的拓展(2019),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2019年度涉台委托调研课题。
29.浙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与政策仿真(2018-2050)(2018),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
30.浙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与政策仿真(2018-2050)(2018),浙江省统计局委托项目。
31.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多健康状态及其长期护理需求分析预测(2016),浙江省统计局委托项目。
32.多代际农民工家庭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融合(2016),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项目。
33.浙江省人口结构变迁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影响机理暨系统仿真(201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4.多代际农民工家庭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融合研究(2009),浙江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35.台州市路桥区包容性生育政策实践创新与育儿友好型社会建构研究(2021),台州市路桥区卫生健康局项目。
36.湖州市人口中长期发展趋势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路对策研究(2019),湖州市发改委项目。
37.天台县中医名县及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台州市天台县卫生健康局。
38.关于“青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国际社保协会重要政策创新案例研究(2017),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托项目。
39.基于“一带一路”青岛国际城市战略研究项目(2016),青岛市商务局委托项目。
40.温州中长期(2016-2030)人口发展新趋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016), 中共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委托项目。
41.宁波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中长期演进特征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政策仿真研究(2016),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项目。
42.宣城市及“6+1”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研究暨公共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2015),宣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项目。
43.杭州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2014),杭州市发改委委托项目。
44.慈溪市“十三五”时期优化人口结构研究——基于人口、资源、环境约束的政策优化与仿真研究(2014),慈溪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项目。
45.宁波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2013),宁波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项目。
46.长期照护的资金和政策:深入研究中国的试点项目(2015),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人口老龄化研究中心项目。
学术会议报告:
1.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设计及仿真研究——基于福建省案例分析,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系统工程会议,中国香港,2004年10月。
2.深圳人口素质与城市综合竞争力关联模式探究,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国上海,2005年9月。
3.闽粤赣经济区经济竞争与和谐发展的实证分析——基于层次分析与系统聚类方法研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中国厦门,2006年10月。
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评估——来自四个试点县的调查报告,第三届“海峡两岸农村社会保险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中国南京:2013年10月。
5.The Top System Design and Policy Simulation on Social Old-Age Insurance in China: Reform and Development,2014年行业研究大会,美国波特兰:2014年5月。
6.Long-Term Care Integrating with Health care in China,第三届国际长期护理循证政策学术会议,英国伦敦:2014年8月。
7.Establishment and Empirical Study of Fund-Raising Pattern of Long-Term Care Integrating with Health care in China,第三届国际长期护理循证政策学术会议,英国伦敦:2014年8月。
8.中国中东部农村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农村社会保险理论与实践——社会养老服务”研讨会,中国西安:2014年9月。
9.Long term care service integrated with health care: definition, reclassified way and population forecasting in urban China,中国的城市化与发展会议,英国南安普顿(南安普顿大学):2014年10月。
10.Establishment and Empirical Study of Fund-Raising Pattern of Long-Term Care Integrating with Health care in China,人口老龄化及公共政策:医疗照护、城市化与环境国际会议,中国杭州(浙江大学):2014年10月。
11.Community Environment, Health Conditions and Health Care of the Elderly in China‘s Costal Areas,美国老年学会(GSA)科学年会,美国华盛顿:2014年11月。
发表论文:
1.居住环境对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2015年数据(通讯作者),《人口与发展》2021年第3期,第123-132+109页。
2.老年人欺诈受害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基于潍坊四区县调查数据的分析,《老龄科学研究》2020年第10期,第12-21页。
3.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覆盖人群界定与参保规模政策仿真,《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4期,第25-30+163页。
4.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态变动的辨识及影响因素的评估分析——基于SSAPUR 2015-2016年面板数据,《人口学刊》2020年第4期,第42-55页。
5.多健康状态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分析预测——以浙江省为例,《中国医疗保险》2020年第06期,第16-21页。
6.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出可持续性研究——以青岛市为例(通讯作者),《东岳论丛》2020年第5期,第52-62页。
7.中国农村零支柱养老金制度发展优化及政策仿真——基于普惠性待遇调整视角(通讯作者),《中国社会保障》2019年第8期,第30-32页。
8.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分析和启示,《公共治理评论》2019年第7期,第111-120页。
9.大湾区九市农民工的人口流动与市民化意愿分析(通讯作者),《中国劳动》2019年第7期,第51-63页。
10.构建我国主权养老基金的政策仿真(通讯作者),《中国社会保障》2019年第7期,第41-43页。
11.研究老年人“留”与“流”的力作——评《老年人的“留”与“流”:城镇化进程中特殊老年群体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第7页。
12.参数调整与结构转型: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程及优化愿景,《治理研究》2018年第6期,第17-27页。
13.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金融扶助方案的综合评价,《中国社会保障》2018年第10期,第45-47页。
14.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金融扶助与政策仿真,《中国社会保障》2018年第9期,第34-36页。
15.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财政监督》2018年第14期,第105-111页。
16.我国中老年农民工的健康不平等状况及影响因素,《人口与社会》2018年第4期,第42-50页。
17.中国多状态农村家庭收入特征聚类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扶贫线动态变化的视角,《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55-62+157-158页。
18.城乡居保扶贫成效的发展愿景和政策仿真,《中国社会保障》2018年第6期,第62-63页。
19.青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与优化(通讯作者),《中国社会保障》2018年第12期,第43-45页。
20.女性小微创业者面临的挑战——巴基斯坦女性创业者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协调措施(通讯作者),《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第9-13+29页。
21.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威胁及其对俾路支省的影响——从发展的视角看瓜达尔港口的角色(通讯作者),《南亚研究季刊》2018年第3期,第92-98+6页。
22.利用DCMD模型生命表系统对“六普”数据中死亡漏报的估计(通讯作者),《人口研究》2018年第2期,第99-112页。
23.Using Child, Adult, and Old-age Mortality to Establish a Developing Countries Mortality Database (DCMD)(通讯作者),Demography and Health Issues: Population Aging, Mortality and Data Analysis,2018,51-62.
24.多支柱社会养老金关联性特征与政策仿真研究,《清华金融评论》2017年增刊1期,第84-89页。
25.Health Consciousness, Smog Consciousness and Chinese Elderly Migrant Workers' Preferred Retirement Place,Sustainability,2017,9(11).
26.中国“大跃进”时期的非正常死亡人口研究——基于改进的Lee-Carter分年龄死亡率预测模型,《人口研究》2016年第1期,第22-37页。
27.加快长期照护保险的顶层制度设计,《中国医疗保险》2016年第3期,第32页。
28.重议人口安全:安全化的视角,《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第136-146页。
29.医疗改革的成功探索: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创新与评估,《财政监督》2016年第6期,第31-33页。
30.总和生育率、出生性别比的修正与评估研究——基于1982-2010年历次人口普查、1%抽样调查数据,《人口与发展》2016年第2期,第12-19页。
31.长期照护和健康老龄交叉研究,《国际学术动态》2016年第2期,第7-10页。
32.未来70年新农保收支预测与制度完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第1-10页。
33.含迁移要素的区域人口随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人口与经济》2016年第4期,第1-9页。
34.区域人口城镇化多维特征对居民电力消费的驱动影响——基于浙江省分县数据的实证研究,《人口研究》2016年第4期,第103-112页。
35.城镇化进程中家庭CO2排放的驱动因素分析,《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第10期。
36.渐富快老:我国医疗资源配置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简析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人口与计划生育》2016年第12期,第24-27页。
37.老年人长期照护模式的优化选择,《中国社会保障》2015年第5期,第42-43页。
38.“医养结合”内涵界定需要明确六个问题,《中国社会报》2015年3月23日第4版。
39.福利型养老保险收益率模型的创新研究——以新农保为例(通讯作者),《金融研究》2015年第4期,第23-27页。
4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财政压力的预测仿真分析——以浙江省为例(通讯作者),《老龄科学研究》2015年第4期,第20-29页。
41.基于文化视角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通讯作者),《开发研究》2015年第2期,第134-137页。
42.农村居民养老金替代率需求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社会保障》2014年第12期,第34-36页。
43.建立与人均GDP联动的基准养老金制度,《中国社会保障》2014年第4期,第38-39页。
44.也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方案设计,《中国社会保障》2014年第5期,第30-32页。
45.家庭户电力消费的年龄性别模式与节电减排的政策选择,《人口研究》2014年第4期,第37-49页。
46.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垄断的形成(通讯作者),《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第18期,第32页。
47.建立与人均GDP联动的基准养老金制度(通讯作者),《中国社会保障》2014年第4期,第38-39页。
48.养老金双轨制研究述评(通讯作者),《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9期,第25-29页。
49.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从全国调剂到全国统筹”方案的政策仿真(通讯作者),《中国社会保障》2014年第8期,第36-37页。
50.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通讯作者),《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第248-251页。
51.健康老龄的人口生物学与多状态历史事件分析,《国际学术动态》2013年第4期,第10-12页。
52.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面临的内忧外患,《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12月20日第3版。
53.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讯作者),《探索》2013年第6期,第87-92页。
54.中国失独家庭规模估计及扶助标准探讨(通讯作者),《中国人口科学》2013年第5期,第2-9+126页。
55.人口结构变化影响下的城镇建筑能耗研究(通讯作者),《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第10期,第1904-1910页。
56.中国老年人不健康寿命变动的分状态贡献率研究(通讯作者),《南方人口》2013年第5期,第47-52+70页。
57.印美医疗保障体系私有化比较,《社会保障研究》2012年第4期,第3-9页。
58.新农保待遇调整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保障》2012年第11期,第44-45页。
59.生态平衡: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愿景——思源《高等教育生态论》(通讯作者),《煤炭高等教育》2012年第2期,第32-34页。
60.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演变的实证研究(通讯作者),《教育与经济》2012年第2期,第17-21页。
61.“新农保”经办管理模式及改进方案研究(通讯作者),《调研世界》2012年第8期,第52-56页。
62.高等教育-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定量分析(通讯作者),《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第7期,第1-6页。
63.“后税费”时代的基层治理:逻辑及方式——基于“新农保”试点推行的案例分析(通讯作者),《探索》2012年第5期,第158-162页。
64.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优化与长期均衡发展研究——基于待遇调整的视角(通讯作者),《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第11期,第32-38页。
65.新农保制度推进政策优化与评估——以山东省即墨市为例,《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第2期,第34-35页。
66.基于集对分析联系数的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合成公式与应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第16期,第85-90页。
67.老年残疾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模式创新与实证研究,《残疾人研究》2011年第2期,第17-21页。
68.论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的双重“二元性”特征(通讯作者),《学术论坛》2011年第7期,第187-192页。
69.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双重“二元性”特征(通讯作者),《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1期,第46-51页。
70.基于集对理论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的同一度研究(通讯作者),《中国卫生统计》2011年第5期,第594-595页。
71.自由、合作、政府引导:三类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的国际比较,《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23期,第69-74页。
72.未来30年我国粮食、淡水、能源需求的系统仿真,《人口与经济》2010年第1期,第1-7页。
73.从覆盖到衔接:论中国和谐社会保障体系“三步走”战略,《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年第1期,第3-8页。
74.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模型创新与实证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第53-59+65+126-127页。
75.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能力测定的模型创新,《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11期,第29-31页。
76.中日教育近代化进程的差异性原因分析,《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第4期,第122-125页。
77.新农保制度模式与财政投入实证研究,《中国社会保障》2010年第6期,第28-30页。
78.经济发展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浙江省嘉兴市“两分两换”实验的观察与思考(通讯作者),《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2期,第70-76页。
79.基于随机森林和转导推理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讯作者),《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333-338页。
80.中国碳排放:国际比较与减排战略(通讯作者),《资源科学》2010年第8期,第1570-1577页。
81.中国能源消费排放的CO_2测算(通讯作者),《中国环境学》2010年第8期,第1142-1148页。
82.从以教师为本的制度建设视角完善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通讯作者),《纺织教育》2010年第4期,第10-13页。
83.中等职业教育对厦门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20-26页。
84.基于真实参保率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发展预测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71-75+83页。
85.曲折中前进:民国初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第2期,第1-3页。
86.厦门市人口结构与职业教育发展空间的实证研究,《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第1期,第137-140页。
87.公益性:民办高校发展的现实观照——兼论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95-100页。
88.美国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关系演变的实证研究——基于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视角,《教育与考试》2009年第1期,第78-83页。
89.《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研究生院排行方法论的分析与启示,《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第3期,第53-58页。
90.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相对速度的国际比较,《西北人口》2009年第4期,第1-5+10页。
91.人口迁移重力模型的修正及其应用,《人口研究》2009年第4期,第99-104页。
92.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中的“偏好误识”分析——基于公共部门理论的视角,《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113-117页。
93.大众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探析,《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第4期,第30-33页。
94.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研究(通讯作者),《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10期,第152-155页。
95.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分析(通讯作者),《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第5期,第45-50页。
96.两岸合作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研究初探,《现代台湾研究》2008年第2期,第32-34页。
97.“有限财政”下的农保制度及仿真研究,《中国社会保障》2008年第10期,第25-27页。
98.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敏感性分析暨有限财政投入仿真研究,《社会保障研究》2008年第1期,第127-144页。
99.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厦门经济特区为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17期,第17-19页。
100.厦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1-5页。
101.厦门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4期,第27-30页。
102.从覆盖到衔接:论中国和谐社会保障体系“三步走”战略,《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第1期,第1-15+119页。
103.社会保障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92-97页。
104.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多因素比较研究,《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5期,第104-106页。
105.基于分群体非均衡推进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创新研究——以山东临沂农村养老保险为例,《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第4期,第57-61页。
106.“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分析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经济地理》2008年第3期,第372-375+383页。
107.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弹性系数的角度分析(通讯作者),《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第5期,第76-79页。
108.中国高等教育地域结构实证分析(通讯作者),《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年第2期,第7-14+120-121页。
109.基于UML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精算系统设计,《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年第2期,第143-148+193页。
110.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3-8页。
111.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的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兼谈我国农保基金投资股票的可行性,《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24期,第119-121页。
112.日本、加拿大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1973-1992),《江苏高教》2006年第1期,第142-144页。
113.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选择与仿真研究——基于福建的案例分析,《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第1期,第95-100页。
114.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实证研究,《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7-21页。
115.基于数据挖掘平台的模糊聚类算法及应用研究,《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17-21页。
116.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研究(第二作者),《卫生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第23-25页。
117.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评估方法与实证研究——兼论不同收入群体替代率的比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第12-18+32页。
118.人口流动影响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重构与仿真研究——基于福建省的案例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增刊,第128-134页。
119.GIS技术和数学模型在城市应急系统中的应用,《测绘科学》2005年第1期,第69-72+111页。
120.21世纪初期(2001-2020)我国人口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的关联模式仿真,《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4期,第23-33页。
121.理论创新与方法抉择——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研究的反思与前瞻,《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5-9+78页。
122.沿海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特征与综合管理模式探析,《中国人口报》2004年10月21日第3版。
12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集合与可持续收入实证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01年第4期,第10-19页。
124.中国城市“一日游”分析模型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旅游学刊》2001年第5期,第75-77页。
125.中国城市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统计与决策》2001年第10期,第19页
126.闽台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亚太经济》2001年第4期,第68-72+79页。
127.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与模式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第35-44页。
128.关注信誉成本,《中国保险》2001年第3期,第29页。
129.中美两国可持续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4期,第34-37+58页。
13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创新之作——《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评介,《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第122-124页。
131.福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发展研究》2000年第4期,第21-24页。
132.厦门与澳门两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人口与经济》1999年第2期,第35-42页。
133.中国县级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系统理论和评估方法研究,《人口与经济》1999年第6期,第17-24+10页。
134.厦门未来住宅市场与人口变动关系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1998年第3期,第29-32页。
135.逆预测方法在1946~1949年中国人口重建研究中的应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增刊1期,第124-134页。
出版著作译作:
1.“The Belt and Roa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Asia: Research on Multilateral Population Security,米红等著,Routledge出版2022年。
2.《转危为机: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识别及浙江治理案例研究——国际比较的视角》,米红、马齐旖旎著,华龄出版社2022年。
3.《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米红等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9年。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与政策仿真》,米红著,华龄出版社2015年。
5.《海峡两岸能源与碳排放研究进展》,米红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
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评估与政策优化》,米红、牛春晓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
7.《风险模拟与仿真实验》,米红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
8.《基于人口、资源、环境约束的人口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以嘉兴市为例》,米红、叶放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9.《海峡两岸农村社会保险理论与实践研究》,米红、赵殿国著,华龄出版社,2011年。
10.《公共危机管理通论》,米红等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11.《非传统安全与集对分析》,赵克勤、米红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
12.《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基础理论框架研究》,米红、杨翠迎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
13.《中国农村残疾人及其社会保障研究》,杜鹏、米红著,华夏出版社2008年。
14.《人口安全》,蒋正华、米红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理论、方法与制度设计》,米红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16.《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识别方法技术与政策仿真》,米红著,华龄出版社2006年
17.《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及SPSS应用》,米红、张文璋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
18.《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影响因素的模式识别与实证研究》,米红、周仲高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
19.《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米红等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
20.《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估计及其实证研究》,米红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获奖情况:
1. 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2015)
2.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三等奖(2013)
3. 中国老年学学会,全国农村老龄问题高峰论坛优秀论文(2011)
4.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
5.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二等奖(2010)
6.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三等奖(2010)
7. 浙江民政论坛一等奖(2009)
8. 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论文二等奖(2008)
9. 福建省优秀软科学研究报告一等奖(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