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把文化和文明建设提到如此的高度来看待的并不多见。当然,在已有的现代化经典理论中,并不缺少文化和文明的视角。人们通常把现代化转型视为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文化的世俗化、观念的理性化、组织的科层化等,并认为这些不同维度的现代化过程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是一个具有内在的统一逻辑的发展过程。韦伯对新教伦理的考察,也开创了追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化渊源的先河。然而,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世俗化,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不是文化的断裂,是对欧洲中世纪泯灭人性的“黑暗时代”的讨伐,但确是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传承、再生和复兴,是西方现代化的思想渊源和精神家园的正本清源。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讨论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则变得扑朔迷离,因为近代以来,“反传统”和“与传统断裂”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思想主流,无论是改良传统还是革命传统,都与这条思想线索的叙事紧密相连,因此非常需要在理论上厘清,并为塑造基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明确方向和本源。
作者:李培林
转载链接:《消费与文化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