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资源 / 正文
学术资源
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持续效果
    发布日期:2024-06-26       阅读次数:
摘要: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持续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方式选择大学生研究组 40 人和对照组 25 人,对研究组进行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单次团体心理干预。研究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和干预后 2 周测量主观幸福感量表,评估干预效果和保持作用。对照组大学生同期完成 3 次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干预后和干预后 2 周的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较干预前提升 5%,即认为干预有效。结果:研究组大学生干预后和干预后 2 周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提升 5%以上人数分别是 29 名(72.5%)和 22 名(55.00%),对照组大学生干预后和干预后 2周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提升 5%以上人数均为 0 名。两组大学生干预后和干预后 2 周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提升有效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2.726,20.785,P<0.001)。干预后和干预后 2 周,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8,-5.106;P<0.001);干预后和干预后 2 周,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9,2.375;P<0.05)。干预后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知足常乐、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身体健康、心态平衡、人际适应的 9 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5~-2.168,P<0.05~0.001);干预后 2 周,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心态平衡的 6 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1~-2.429,P<0.05~0.001)。干预后,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人际适应的 6 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2.882,P0.05~0.01)。干预后 2 周,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社会信心、成长进步、自我接受、心态平衡的 4 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1~2.792,P<0.05~0.01)。结论: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并且有良好的保持效果。


作者:王丁国,王强,胡春红,夏晓琴,朱晓娣,章晓瑛

文章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网络首发,2024年5月13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