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速递
人工智能社会工作的理论意涵与现实挑战
发布日期:2025-02-10
阅读次数: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社会工作应运而生,有必要厘清人工智能社会工作的理论意涵。当前的研究主要将人工智能视为社会工作的工作场域、工作方式、服务对象、研究载体,具有一定片面性。实际上,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人工智能社会工作都具有混合特征:一是工作场域的网络化与现实性互动相结合,二是工作方式的智能化与传统性方法并举,三是服务内容的复杂化与人文性底色交织,四是工作范式的革新化与经典性模式互补。人工智能给社会工作注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现实挑战,包括数字鸿沟下服务受众局限、技术发展中社会工作者适应力不足、技术理性下社会工作伦理风险、技术革新中社会工作研究的滞后等。新时代的社会工作要化风险为机遇,积极拓展社会工作的知识范畴,运用人工智能不断增强自身发展效能。
作者:文军、陈雪婧
文章来源:《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 2019 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 电话:(86)-0532-58630326
-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sdu.edu.cn
-
-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滨海路72号
- 备案号:浙ICP备1234533